

成分与性能要求:高兼容性 vs 广谱性
反渗透膜用阻垢剂的成分选择需严格规避对膜有害的物质,且性能需适配RO系统的“高压、高盐、低流速”环境,普通阻垢剂则更侧重“广谱防垢”,对成分兼容性要求较低。
1. 成分差异:无腐蚀、低残留 vs 广谱复配
反渗透膜用阻垢剂:主流成分为无磷聚合物(如聚羧酸类、磺酸类共聚物,如HPMA、PAA、AMPS共聚物),或环保型有机膦(如HEDP、ATMP的低浓度复配)。核心要求:不含氯离子、甲醛、重金属等会腐蚀膜材质的成分;不含高黏度物质(避免堵塞膜孔);易被水冲洗(避免影响产水水质)。
普通阻垢剂:成分可包含高浓度有机膦酸盐(如六偏磷酸钠)、无机盐(如硫酸锌)、甚至含氯缓蚀剂,部分产品为提升效果会复配表面活性剂。特点:成分更复杂,对“是否影响膜材质”无要求,但需适配循环水、锅炉水等场景的高硬度、高温度环境。

2. 性能差异:适配膜系统环境
|
性能指标 |
反渗透膜用阻垢剂要求 |
普通阻垢剂要求 |
|
耐盐性 |
需耐受RO系统进水侧1000-10000mg/L的TDS(总溶解固体),在高盐环境下仍保持阻垢活性 |
仅需耐受循环水500-3000mg/L的TDS,对高盐环境适配性弱 |
|
耐压力 |
适配RO系统1.0-4.0MPa的操作压力,药剂分子不会因高压发生结构变化 |
无耐高压要求(普通循环水系统压力仅0.2-0.5MPa) |
|
温度适用范围 |
适配反渗透膜常规操作温度(5-45℃),低温下仍易溶解,高温下不分解产生有害物质 |
可耐受更高温度(如锅炉水阻垢剂可耐100-150℃) |
|
分散性 |
需将水垢晶体(如碳酸钙、硫酸钙)分散至≤0.1μm(避免堵塞0.0001μm的反渗透膜孔) |
仅需将水垢分散至≤10μm(避免堵塞管道)
|
